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编程 > 

概述微服务容量规划的关键点

2025-07-29 10:11:59
概述微服务容量规划的关键点 容量规划系统的作用是根据各个微服务部署集的最大容量和线上实际运行的负荷,来决定各个微服务是否需要弹性扩缩容,以及需要扩缩容多少台机器。可见,容量规划系统实施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如何评估集的最大容量和线上实际运行的负荷,也就是如何做好容量评估;二是如何确定弹性扩缩容的时机以及机器数,也就是如何做好调度决策。下面我们分别来看这两个关键点,逐个击破。一般集的容量评估都是

概述微服务容量规划的关键点

容量规划系统的作用是根据各个微服务部署集的最大容量和线上实际运行的负荷,来决定各个微服务是否需要弹性扩缩容,以及需要扩缩容多少台机器。

可见,容量规划系统实施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如何评估集的最大容量和线上实际运行的负荷,也就是如何做好容量评估;二是如何确定弹性扩缩容的时机以及机器数,也就是如何做好调度决策。下面我们分别来看这两个关键点,逐个击破。

一般集的容量评估都是通过线上实际压测来确定的,那么该如何进行线上压测呢?都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点呢?

1、选择合适的压测指标

一般在选取压测指标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系统类指标,比如机器的 CPU 使用率、内存占用量、磁盘 I/O 使用率以及网卡带宽等;一类是服务类指标,比如接口响应的平均耗时、P999 耗时、错误率。但这些指标在实际压测时,都会存在一些问题。系统类指标比如 CPU 使用率并不能直接反映出服务压测时的健康状况,有时候 CPU 使用率不高的时候,接口耗时也可能有问题;而有时候 CPU 使用率较高时,接口耗时表现依然很正常。而服务类的指标比如接口响应的平均耗时也不能精确的反映服务的实际健康状态,一个最典型的场景就是在压测时,已经出现一定比例的慢请求,而在平均耗时上并不能看出有多大变化,这时候实际服务已经处于不健康的状态了,应该停止压测了。

在压测时,除了观察以上这些指标以外,还可以观察接口的慢速比,也就是接口响应时间高于某个阈值的比例。

2、压测获取单机的最大容量

集的最大容量就是单机的最大容量 × 集内的机器数量,所以要获得集的最大容量,就必须获得单机的最大容量。通常有两种方式来获取单机的最大容量,一种是单机压测,一种是集压测。

  • 单机压测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日志回放等手段,模拟线上流量来对单机进行压测;一种是通过 TCP-Copy 的方式,把线上机器的流量拷贝过来对单机进行压测。
  • 集压测是对整个集进行压测,以获取单机的最大容量。一般做法是通过不断把线上集的节点摘除,以减少机器数的方式,来增加线上节点单机的流量,从而达到压测的目的。

采用集压测的方式要更合理一些,因为它是完全使用线上真实流量进行压测,获取的单机最大容量数值更精确。如果采用单机压测,通常为了避免产生“脏数据”,往往需要去掉一些上行的修改请求,所以不能完全模拟线上真实情况。不过使用集压测的方式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压测的时候会对线上用户的实际请求产生影响,如果压测出问题了,会直接影响线上服务,所以一般会选择在业务低峰期进行压测,最大限度减少对线上服务造成的影响。还有一点是,通常会在工作日进行压测,以便出现问题时,也能人为快速介入。

假设我们采用集压测,不断地缩减线上节点的数量,并观察服务的慢速比指标,当慢速比达到 1% 时,就停止压测,这个时候就可以计算单机的最大容量了,一般做法是用压测停止时刻的单机平均 QPS 作为单机的最大容量。但是,采用 QPS 就真的合理吗?实际上并非如此,这是因为 QPS 并不能准确衡量单机的消耗,就像下面这两张图所展示的,左图的请求响应时间主要集中在 100ms 以下,没有超过 500ms 的;而右图的请求响应时间主要集中在 50ms 以上,没有低于 10ms 的。这两种请求分布对单机消耗差异很大,显然右边要对单机的消耗更大一些。在单机 QPS 都是 100 的情况下,左边的单机还能继续加大 QPS,而右边的单机已经出现超过 500ms 以上的慢请求了。

所以,一个更合理的计算单机容量的方式是采用区间加权来计算,也就是把请求按照响应时间分成多个区间,每个区间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响应时间越长权重越高,比如 0~10ms 区间的权重是 1,10~50ms 区间的权重是 2,50~100ms 区间的权重是 4,100~200ms 区间的权重是 8,200~500ms 区间的权重是 16,500ms 以上的权重是 2,那么上面两张图所描述的情况的单机容量分别是 8×1+50×2+0×4+10×8+2×16=40 和 2×2+10×4+50×8+20×16+8×2=1020。因此单机的最大容量,也就是压测停止时刻采用区间加权方式计算得出。

、实时获取集的运行负荷

通过压测能够获取到单机的最大容量,再乘以集内的机器数量就是集的最大容量了,下一步获取集实际运行的负荷,就可以判断集是否需要扩容了。跟刚才计算单机容量的方式类似,集的运行负荷也需要通过采用区间加权的方式来计算,但是因为集的规模可能很大,超过上千台机器,显然通过计算每台单机运行的负荷再加在一起的方式效率不高。在线上实际使用的方法是统计每台单机在不同耗时区间内的请求数,推送到集中处理的地方进行聚合,将同一个集内的单机位于不同耗时区间内的请求进行汇总,就得到整个集的请求在不同耗时区间内的分布了,再利用区间加权的方式就可以计算整个集的运行负荷。

在容量评估阶段,你可以获取集的最大容量和集的实际运行负荷,有了这两个数据后该如何做调度策略呢?在实际线上业务使用的是水位线来进行调度决策。就像水库的水位线一样,要实时观测水库的蓄水量,如果因为长时间降水导致水库蓄水量超过警戒水位线就需要开闸泄洪;如果长时间干旱降水量太少,就需要关闸蓄水,以保持水库中的蓄水量始终在一个合理的水位线上。这样的话,任意时刻的水位线就是集的最大容量除以集的实际运行负荷,可以实时监控集的水位线。

在调度决策时候,就可以根据水位线来做决定。你可以看到下面图中划分了两条线,一条是安全线,一条是致命线。当集的水位线位于致命线以下时,就需要立即扩容,在扩容一定数量的机器后,水位线回到安全线以上并保持一段时间后,就可以进行缩容了。

1、扩容

在决定扩多少机器时,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数量,一种是按比例。因为不同的集内机器数量差别可能很大,所以一般采取按比例的方式,举个例子比如每一次扩容都增加 0% 的机器数量,再看扩容后的水位线是否处于致命线以上了。

2、缩容

在扩容完成后,集的水位线保持在安全线以上一段时间后,就需要缩容,以节省机器成本。可以根据实际业务特点来决定多久后可以缩容,比如某业务一般突发流量维持在 1 个小时以内,因此集的水位线在安全线以上超过 1 个小时之后,就可以缩容。而在缩容时也不是一次把所有扩容的机器都缩掉,而是采用逐步缩容的方式,每隔 5 分钟判断一次集的水位线是否还在致命线以上,然后按照 10%、0%、50%、100% 的比例进行缩容,这样可以避免缩容太快导致集水位线又降到致命线以下又得再扩容机器。

在实际根据水位线决定是否扩缩容时还需要防止网络抖动等原因造成的水位线瞬间抖动,这个时候集的运行负荷会突然变大,导致水位线异常,此时如果加以处理的话就会触发扩容,而实际上并不需要扩容。为了防止瞬间抖动,可以每分钟采集一次系统的水位线,一共采集 5 个点,只有 5 个点里有 个点满足扩容条件,才真正触发扩容。

容量评估方面,首先要通过压测获取集的最大容量,并实时采集服务调用的数据以获取集的实时运行负荷,这样就可以获取集的实时水位线。而调度决策方面,主要是通过水位线与致命线和安全线对比来决定什么时候该扩缩容。而扩缩容的数量也是有讲究的,扩容的机器数一般按照集机器数量的比例来,而缩容一般采取逐步缩容的方式以免缩容太快导致反复扩容。

#感谢您对电脑配置推荐网 - 最新i3 i5 i7组装电脑配置单推荐报价格的认可,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电脑配置推荐网 - 最新i3 i5 i7组装电脑配置单推荐报价格

本文地址:http://www.dnpztj.cn/biancheng/1177960.html

相关标签:无
上传时间: 2025-07-21 21:01:53
留言与评论(共有 11 条评论)
本站网友 969zy
12分钟前 发表
模拟线上流量来对单机进行压测;一种是通过 TCP-Copy 的方式
本站网友 救市
0秒前 发表
才真正触发扩容
本站网友 风寒咳嗽
20分钟前 发表
超过上千台机器
本站网友 springbatch
6分钟前 发表
集的运行负荷也需要通过采用区间加权的方式来计算
本站网友 高捷
6分钟前 发表
所以
本站网友 irvine
26分钟前 发表
而缩容一般采取逐步缩容的方式以免缩容太快导致反复扩容
本站网友 番号怎么用
27分钟前 发表
一般做法是通过不断把线上集的节点摘除
本站网友 哈房网
25分钟前 发表
这个时候集的运行负荷会突然变大
本站网友 如何怀孕
24分钟前 发表
不过使用集压测的方式也有一个缺点
本站网友 厦门卫视
25分钟前 发表
这时候实际服务已经处于不健康的状态了